close
典藏-古美術6月號2012第237期 暢銷雜誌2017



典藏-古美術6月號2012第237期



典藏-古美術6月號2012第237期 評價

網友滿意度:



不知道你們有沒有看雜誌的習慣

今天要跟你們推薦

典藏-古美術6月號2012第237期

看雜誌的好處就是可以多吸收最新資訊

各類的雜誌我都會看~

甚至我還會把喜歡的部分剪下來蒐集

推薦你們金石堂購買會比較划算喔!

通常會打折而且滿額免運滿方便的

這本書我自己也有購買~

分享給你們囉!





典藏-古美術6月號2012第237期



本週熱銷商品:





劍道時代8月號2009







劍道日本7月號2009







商品訊息功能

:

商品訊息描述:





    momo購物網折價券





  • 從「狂態邪學」到現代美術史學的轉向
    文︱廖堯震

    翻開中國藝術史,每個朝代都曾出現一些著名的繪畫流派,對當時的繪畫創作和風格產生深遠的影響,為人所津津樂道,並在畫史上留下重要的記錄。然而,卻鮮少有例子像浙派一樣,不僅被貼上「邪學」的標籤,其中多位畫家甚至遭到畫史的貶抑,作品上的簽名亦經人移除改換,致使這個畫派幾乎消失在歷史的記憶中。直到數百年後,透過現代藝術史家不斷地發掘與追索,人們才終於有機會重溫浙派的過去,看見它在藝術上綻放的偉大光芒。儘管目前研究和書寫浙派已逐漸成為一門顯學,但浙派消失又被發現的故事,卻有如推理小說般充滿戲劇性,耐人尋味。

    指標性地方畫派,首部曲

    ◎明朝,浙派之黃金年代
    浙派可說是 15至16世紀明初畫壇上最重要的繪畫潮流。眾所周知,它是以浙江地區為中心、涵蓋來自福建、廣東或鄰近各省畫家所形成的畫派。「浙派」一詞最早出現於晚明文人的記錄,如董其昌云:「國朝名手僅僅戴進為武林人,已有浙派之目」;而由年代稍晚的另一位藝評家張庚所云:「畫分南北,始於唐世,然未有以地別為派者,至明季方有浙派之目。是派也,始於戴進,成於藍瑛」,則能得知浙派應當是中國歷史上第一個以地域來稱呼繪畫流派的例子。

    浙派的奠基者,主要是戴進與吳偉兩位畫家,他們多半學習北宋的李成、郭熙畫派,或繼承南宋院體馬遠、夏圭的畫風,創作出造型簡率、筆法自由的山水與人物畫;晚期的浙派畫家則在這兩位先驅的基礎上,發展出更為恣肆放逸的筆墨風格。

    浙派畫家多半為職業畫師,並來自南方各地。隨著明朝的建立,宮殿廟宇需要大量的畫作裝飾,這些畫家便在地方與宮廷之間頻繁流動,因應不同需求製作各式各樣風格與題材的畫作。明朝宣德至弘治年間(1426-1505)堪稱浙派的黃金年代,浙派在這段期間始終居於畫壇的主流地位。然而到了16世紀末,浙派一方面因畫風粗野狂放而招致批評,另一方面亦面臨畫壇另一股潮流──蘇州「吳派」的強勢競爭,導致其勢力逐漸衰微,終至湮沒無聞。

















「浙堂課」,不在教室上 文∕廖堯震

2012北京春拍於5月登場,下旬之前已有數家拍賣公司陸續定槌。翻開今年的拍賣成績單,或許因市場量能不足吧,不少估價較高的拍品紛紛流標,導致整體成交量及交易金額都較去年同期嚴重縮水;但值得慶幸的是,中低價拍品的交易仍能維持一定水準,反映出市場買氣雖有下滑,但中國藝術的收藏族群似乎未見減少,只是受限於經濟環境不景氣,讓藏家的購買行為變得愈加理性和謹慎。

相對於市場的冷靜氛圍,筆者在北京卻觀察到一個令人振奮的現象,那就是觀看拍賣預展的人潮仍是相當熱絡,只見各路人馬來回穿梭展場間:有的目光炯炯、逐一掃瞄過拍品的各項細節,再於記事本上振筆疾書;有的則拿起圖錄和實品相互比對,試圖驗證自己的眼力是否放諸四海皆準;更有一些像是教師之類的專業人士,領著三五人群漫步逡巡,沿路鉅細靡遺地介紹重要拍品特色與遞藏經過,一旦有人發話提問了,大夥兒便熱烈地聊將起來..

眼前這幕景象,讓筆者不禁回想起早年唸書時,經常隨老師到台北故宮上課,或趁著拍賣季移師預展會場就地實習;隨著上課地點的改變,不僅學到的東西有別,就連所得到的體驗也不同。置身於全球中國藝術品重鎮的台北故宮,可以面對歷代宮廷所製作或收藏的精品,仔細比較其差異,建立起研究文物時代或個人風格的標尺。而在「經典與多元」並存的拍賣預展上,除了偶爾能見到從清宮或重量級藏家手中流出的國寶級拍品,有更多機會能接觸到來自不同地域、流派或創作水準參差不齊的作品;經常將觸角伸向更具多元包容性的藝術市場,便能大大開拓眼界,以更宏觀的視野面對歷史悠遠的中國文物世界。

不論拍賣市場、博物館,抑或大小古董店、甚至文物市集,這些都可以是學習中國藝術史最佳的學堂。然而,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在親身觀察實物之前,必須先做好準備功課,並瞭解研究的對象及方法,才能在看熱鬧之餘也兼看門道。本期《典藏?古美術》專題「浙堂課,必修」,便嘗試以近期的浙派展覽為主軸,設計成一系列微型的藝術史學習課程:首先,從收集有關浙派的歷史評價、研究史回顧及最新的方法學入手;接著以某件畫作為研究個案,具體落實如何透過款印、風格及筆墨分析,對一幅作品進行斷代和鑑別真偽;最後再回到研討會場域,觀摩學者如何進行學術交流與討論,藉由參考他們所提出的議題及方法,提升自身的研究水準。

除了必修「浙堂課」,這個月還有另一堂相當特殊的珠寶鑑賞課程,有趣的是,它的展示地點並不在我們習見的國際商展會場或珠寶店,而是在過去鮮少以珠寶為展覽主題的台北故宮博物院。更特別的是,此次除了展出台北及瀋陽兩院故宮的藏品,也向具有165年品牌歷史的卡地亞借展;展品涵括清宮后妃及西方歷史名人所配戴的珠寶首飾。這種東西與古今並存的策展及陳列方式,可謂別開生面,想必能帶給習慣從單一文化脈絡思考的觀眾莫大的刺激。

近來 12年國教議題鬧得沸沸揚揚,最辛苦的當是莘莘學子與家長們。不過,回到學習的本衷,求知當是永無止境、且無時間地點之分;我們永遠都能在不同地方、向不同的人們學到不同類型的知識。所以,不在教室學藝術史,這一點也不奇怪耶!

















  • 編輯手記 Editorial
    96 「浙堂課」,不在教室上|廖堯震

    專欄 Column
    102 書法老師哪裡找?|侯吉諒
    104 玉市驚魂記|陳啟正

    新聞 News
    106 國父紀念館「後殖民與後現代—臺灣美術院院士第二屆大展」|藍玉琦
    108 澳門民政署畫廊「天地無垠—李義弘書畫展」|藍玉琦
    110 中國國家博物館「瓷韻—大英博物館與V&A博物館館藏瓷器精品展」|陳雲波

    藝文 Note
    112 藝訊板塊|編輯部

    專題 Special Report
    118 浙堂課,必修|編輯部
    120 〈第一堂|學術史開講〉Stop labeling 浙派!──從「狂態邪學」到現代美術史學的轉向|廖堯震
    126 那些年,學者追的浙派──1966?2012浙派研究大事記|劉淞
    128 〈第二堂|從畫風斷代〉山齋無辜,月朦朧了五百年──西雅圖藝術博物館藏浙派繪畫研究一|王耀庭
    138 〈第三堂|落款辨真偽〉鳥不朦朧,確定是蕭海山──西雅圖藝術博物館藏浙派繪畫研究二|王耀庭
    148 〈第四堂|研討之必鑰〉浙論壇,在國際──「明代浙派繪畫國際學術研討會」紀實|盧素芬
    156 浙般禽趣|編輯部

    筆記 Essay
    158 文創裡,也遇見M|鄭又嘉

    焦點Focus
    160 2012北京春拍|曾裕洲
    件數少,價格降,創秩序─三大犀利現象&策略
    震盪回檔中,量縮價穩─深入中國嘉德第一線

    特寫Close-up
    166 豐弘時節,憶紛紛|藍玉琦
    緣起緣滅,46年護一生─豐子愷&弘一法師的《護生畫集》因緣始末
    硬筆狼毫,眾生相─《護生畫集》裡的詩文書畫佛
    豐子愷,為散佚而嘆─《護生畫集》畫稿流傳史

    展覽Exhibition
    174 上海博物館「竹鏤文心──竹刻藝術特展」|施遠

    收藏 Collection
    180 北歐藝術史學者Osvald Siren的藝術行旅|Minna Torma

    鑑賞 Connoisseurship
    188 末代后妃婉容的簪花與佩飾|李理
    200 文藝宣德──明瓷光輝的十年|鄭又嘉

    拍賣 Auction
    208 倫敦春拍|游智淵
    210 中國嘉德
    212 北京誠軒
    213 北京東正
    214 北京華辰
    215 北京傳是
    216 台北宇珍
    218 日本美協
    219 上海嘉泰
    220 上海道明
    222 上海寶龍
    224 浙江長樂
    226 北京榮寶
    228 北京中嘉
    230 江蘇六朝藝宴
    231 南京正大.上海拍賣行

    考古Archaeology
    232 考古紀事|劉榕峻

    展訊Calendar
    236 本月展訊|編輯部













商品訊息簡述

:



  • 刊別:月刊


  • 級別:普遍級




  • 出版社:典藏
  • 出刊日:2012/5/30
  • 出版地:台灣
  • 語言:中文




典藏-古美術6月號2012第237期



arrow
arrow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payneavsemc 的頭像
    payneavsemc

    靈旋的選購分享

    payneavsemc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